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何军)新疆电 从初冬到盛夏,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潮,一直在尉犁大地持续涌动。
一次次涤荡心灵的学习,一场场热气腾腾的宣讲,一个个红色资源实境教学,一桩桩解民忧聚人心的实事......从县城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对象化、分众化、立体化、互动式宣讲在尉犁全面铺开。
典型模范因人施“讲”浸润人心
宣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尉犁县着力抓好宣讲队伍建设,组建100余人宣讲人才库,优选30名基层宣讲员当好宣讲“排头兵”,重点用好典型模范人物,量体裁衣,因人施“讲”。
尉犁镇老退伍军人莫合旦尔·艾沙,就是这样一位典型模范。2003年退役后,他热爱公益,将一辈子的积蓄奉献给了家乡绿化事业,带领12名家庭困难户成立环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我是军人,我做好事一辈子不为钱,不理解我的人很多,但是我要对得起党的培养”,每次在尉犁镇银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宣讲,草根宣讲员莫合旦尔·艾沙总会向群众说起。这一讲,就是无数个春夏秋冬,他一直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红色故事。
“我是新疆的,新疆巴州的,巴州尉犁的...狮子舞是这样跳...”非遗传承人吐地·尼亚孜一边弹奏着都塔尔,一边说唱着,用“宣讲+文艺”的形式,向游客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现场圈获了无数的“铁杆粉丝”。
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宣讲员,宣讲方式贴近基层,宣讲内容服务基层。在尉犁,有一群“自带光环”的宣讲人,“胡杨魂”“石榴花开”宣讲团、“赞鸽”宣讲小分队等,走进各种不同的目标人群,针对各种听讲需求,讲着不同的尉犁故事。
巧借“云端”宣讲打造指尖微课堂
今年以来,尉犁顺应媒体传播规律,创新推动理论“上网”,构建“云上”宣讲理论品牌。
“新农村、变化大,路灯亮、安居房,修公路、建家园,村民心里喜洋洋......”近日,尉犁县快板宣讲小分队通过录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场宣讲搬到“云上”,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宠”。
尉犁县用活网络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开设宣讲时间专栏,打造“微宣讲”“微直播”,更直观地展现各级宣讲小分队、讲解员一线宣讲风采,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以微信、抖音、石榴云等平台进行二次传播,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干部群众齐心干事的局面迅速形成。在这朵“云”上,尉犁开展“云宣讲”20余场次。
文明实践在尉犁、警税联播说反诈、阿Sir说防团......这些微视频直播宣讲,以“小切口”讲“大道理”,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切合主题,生动活泼,可视性强,“圈粉”不断,赢得老百姓交口称赞。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解锁宣讲阵地“新密码”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伟大的中国精神......100位英雄楷模的感人事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财富......近日,尉犁县新时代传习馆讲解员周华介绍说。
尉犁县以“重温总书记复信精神”为指引,秉承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2021年10月在达西村建成新时代传习馆,不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成果,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走进传习馆宣讲活动室,三五人错落有致地坐在图书角旁边,津津有味地读着总书记的书,仿佛进入了大学堂,回味了大学读书学习的时光。这边雅趣横生,那边热闹非凡。民间艺人现场泼墨吸引了观众纷纷驻足观看,独具特色、张扬个性的书法作品供参观者欣赏。
尉犁县以新时代传习馆为宣讲阵地“中轴”,重在“传”与“习”,辐射带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实行“互动+体验”模式,以“宣讲+展演+赏析”等形式,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全方位讲好尉犁故事,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今年以来,基层宣讲员充分发挥“小喇叭”“传话筒”作用,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巡回宣讲2000余场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陲“讲”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中国精神、英雄模范的故事,把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为群众精神生活“解渴”。(通讯员:刘佳)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