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从宜春市委宣传部、铜鼓县委联合召开的“宜春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铜鼓专场)上获悉,十年来,铜鼓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大战大考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非同寻常、令人振奋的优异答卷,书写了这片红土圣地的崭新篇章。
这十年,铜鼓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笋(竹)精深加工、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持续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冷链物流园建设顺利推进,获评省新型工业化竹产业示范基地。十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9%;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3.6亿元。
这十年,铜鼓县做实以林下经济为主的有机农业,重点发展黄精、竹笋、茶叶三大富硒产业,其中黄精种植面积达5万亩,全县已完成基地有机认证面积63万亩,认证品种56个,有机农业产值超7.56亿元。“铜鼓黄精”“铜鼓宁红”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评中国黄精之乡、中国茶叶百强县。圆满承办全省、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入选“中国度假休闲旅游发展示范案例”,秋收起义纪念地、汤里、天柱峰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诗画公益、云上坪田等一批乡村旅游竞相发展,“长寿铜鼓、康养胜地”品牌不断唱响。
立足改革“第一动力”
开放创新活力迸发
这十年,铜鼓县坚定不移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生态文明、营商环境、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森林碳汇开发,上线全省首个县级营商环境数字监测平台,2021年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第18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同时,铜鼓县持续打响产业招商升级战,突出专精特新企业,成功引进冷链物流、厚德模具、尚朋电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178个。2021年,全县出口额为9565.4万美元,是2012年的7.12倍,年均增长24.38%;全县实际利用外资额达3299万美元,是2012年的2.64倍,年均增长11.39%。
擦亮生态“第一名片”
城乡颜值大幅跃升
这十年,铜鼓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统筹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路(街)长制,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8.04%,居全省之首,连续多年,水质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县PM2.5浓度年均值、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排名全市第一。
这十年,铜鼓县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铜鼓样板”呈现新气象。十年来,全县城镇化率由42.6%提高到55.56%,中心城市建成面积由5.1平方公里扩大到6.74平方公里,合理配备文体、教育、医疗、养老、公厕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目前,铜鼓县正积极创建文明城、卫生城、森林城、园林城、双拥模范城。
践行民生“第一宗旨”
百姓福祉持续增进
这十年,铜鼓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民生项目建设,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3431户10434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19732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11804元提高到2021年31505元,年均增长11.53%。教育事业蒸蒸日上,2022年铜鼓中学徐皛玥被清华大学录取,教育高质量发展考评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新建县医院医技大楼等项目7个,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2021年全县实现床位658张,是2012年的1.95倍。浩吉铁路、昌铜高速、铜万高速、花山隧道建成通车,铜棋公路等县乡道路全面升级改造,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扛牢党建“第一职责”
管党治党严实紧硬
这十年,铜鼓县坚持党建引领作用,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扎实做好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试点工作。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严把创先评优、人事调整“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回复”关,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导向。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用好“13710”督查督办数字工作平台,让闭环管理见到实效。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