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何军)新疆电 “‘小康’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是人民对未来生活向往的一种憧憬,如今,我们的生活必需品……”6月16日上午,在团结镇孔畔村的红色小院里,一场别样的课堂在基层宣讲员的宣讲中展开。
退伍军人、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部分群众端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相互讨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艾尔肯江·乃吉米通过弹唱的方式,为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红色小院”的主人是两代军人的98岁张效法老人。“我的父亲23岁参军,曾先后参加淮海等多次战役,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退伍后来到新疆尉犁县,积极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建设家乡。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既是退伍军人,又是老党员的张保建,结合村里近年来的新变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宣讲,并表示会将这份红色事业持续下去,为红色传承尽一份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感受、说变化、晒幸福,满满的获得感。宣讲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了“红色小院”,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让现场的每一位“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今天我们在红色小院聆听了弹唱宣讲、红色宣讲,参观了红色物品,收获很多。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希望通过自己实际行动提升自我素养,增长本领,为家乡发展助力。”孔畔村青年孟凡礼说。
“下一步,团结镇将对红色小院进行提档升级,继续发挥‘小院讲堂’作用,通过互动式、沉浸式宣讲,用好用活‘红色小院’宣传阵地,把党的新政策、新知识宣讲传进千家万户,贯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团结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彦梅说。(通讯员:梁颖 李海峰)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