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何军)新疆电 博湖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根植群众的优势,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人大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博湖各地常开长盛。
致富不忘桑梓 真情回馈社会
在临近博斯腾湖的本布图镇有一家深受本地人喜爱的老字号——博璨鱼庄。鱼庄老板名叫徐超,从父辈起就开始从事鱼庄生意,交到徐超手里时已在当地经营了17个年头。老字号鱼庄不仅注重菜品的口味和服务,还乐善好施时常资助当地的公益事业。16岁的维吾尔族姑娘赛比热·艾买江是本布图镇新布呼村村民,几年前,赛比热的家中发生变故,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到了母亲一人身上。作为镇人大代表的俆超在一次人大代表入户走访中,得知赛比热的生活费经常没着落,当即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年资助5000元助学金,直到顺利完成学业。
除了资助赛比热,徐超还为马荣等村里就业困难的6名少数民族群众,在自家开办的鱼庄提供了一份就业岗位。徐超的善举帮6家人渡过了眼前的难关,几家人也自此结成了亲戚,在你来我往中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与交融。这段互帮互助的民族团结情,也在乡里乡亲间成为了一段佳话。
“我是土生土长的博湖人,是村民的信任把我选为人大代表.我要尽我所能帮助父老乡亲分忧解难,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和谐,是我作为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今后,我会继续做实事做好事,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开展示范引领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在博湖县,如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为民族团结进步保驾护航,成为了广大代表思考最多的问题。“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不仅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提出具体要求,博湖县人大常委会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创建工作融入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过程中,依靠人大代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在博湖县博湖镇团结社区,有一个“民族团结大家庭”,大家庭里有30余名成员,来自汉、回、哈萨克、撒拉、东乡5个不同民族。在大家庭中,自治区人大代表、博湖县融媒体中心新闻播音员黄丽娟主动作为,承担着民族团结“领航员”和“宣讲员”的角色,家人之间发生口角和矛盾,她总是悉心调解,带领着家庭成员不断耕耘着这块全家人共同守护的民族团结“示范田”。
每当逢年过节,大家总会欢聚一堂,包饺子、炸油饼、唠家常,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孩子们也会相互展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才艺,共同学习中华传统经典,相互激励、学好讲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经常告诉孩子们,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既要了解本民族文化,更要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打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门的关键。”这位一心扑在民族团结宣传引导工作上的人大代表黄丽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下一代。
在母亲的教育引导和大家庭民族团结氛围的熏陶下,10岁的女儿赵博毅在学校主动当起了“民族团结的小小宣传员”,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坚决不做,团结带领班级里的各民族同学,互帮互助互学,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不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由于表现突出,赵博毅多次被博湖县第一小学评为“民族团结之星”和“民族团结好少年”。
书同文语同音 持续巩固民族团结创建成果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学习、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则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条件之一。
3月6日晚,位于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科克莫敦村的村民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周三“农牧民夜校”在这里如期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夜校课程除了学习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外,还增加了一项内容——收看全国两会的电视新闻。
得知要一起观看全国两会的报道,村民们瞬间兴奋了起来。从乡村振兴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争相表达着各自最关注的话题。
科克莫敦村居住着汉、维、回、蒙等4个民族496户人家。前些年,由于村民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村里一半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水平均不达标,有的群众能听懂几句、但不会说,有的群众不仅说不顺畅,就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语言相通、交流才更畅通,心与心的距离才能更近。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能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扩宽就业渠道,让乡亲们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乡人大代表、科克莫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赛买提江·热合曼说,针对如何在村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一问题,人大代表收集民情民意拿对策,村党支部牵头,推选出4名能力水平较高的村干部走上“农牧民夜校”的讲台,分门别类为村民们授课。并制定村规民约,对村民们的学习实行积分管理,周一升国旗时,对积分高的村民进行口头和物质双重奖励,激励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广普及、全覆盖,不仅带给科克莫敦村各族群众和乐融融的生活氛围,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在我们村大家都能用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农闲时,村民们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如何增收,共同致富的干劲也越来越足。”赛买提江·热合曼边说边算起了一笔增收账:为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村民们自发组成了“民族团结互助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蔬菜种植能手韩玉萍和艾合买提·司马义结对子,手把手传授种植白菜和鲜食辣椒的经验,助其增收2.5万元;致富能手王玉香和吐逊古丽·祖那洪结对子,悉心传授大棚育苗技术,助其增收3万元……
人大代表和致富能手率先垂范,村民们见状纷纷效仿,“民族团结互助组”的队伍也从起初的十余人不断壮大到了150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的收入逐年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口袋鼓囊囊、精神也要亮堂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村里建起了占地240平米的党史馆和乡贤馆,并在馆内创新性地打造了“小型党建综合体”,将“党小组活动中心、村民小组议事中心、乡贤宣讲中心、四史教育中心”融为一体,以党小组为主体,推行“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出力、群众参与”的模式,引领全村的全面振兴。
赛买提江·热合曼说,自党史馆和乡贤馆建成以来,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的各族干部群众前来参观交流。通过学习、宣讲、选树先进典型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科克莫敦村形成了人人“讲团结、讲稳定、讲发展,为民族团结作贡献”的浓厚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里成为共识。
石榴花开红艳艳,籽籽同心向未来。如今已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科克莫敦村和“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赛买提江·热合曼,正积极践行“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向新的目标——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奋力进发。(通讯员:黄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