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 > 地方要闻 >正文 当前位置: 地方要闻

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系统观念 创新源头治理 擦亮街域平安

来源: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    时间:2024-09-26
字体:

原标题:坚持系统观念 创新源头治理 擦亮街域平安——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创新社会治理经验之谈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李来忠)山东电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地处新区中腹地,东至峨眉山路,西至镜台山路,北至小珠山,南濒灵山湾,分别与长江路街道、隐珠街道、胶南街道等7个街道接壤,总面积87.04平方公里,依山傍海,区位优势明显,滨海大道、东岳东路、开城路、西海岸快线6号线穿境而过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凝聚人心、开拓创新集聚一体的一颗明珠。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震组织召开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一站式”矛调中心,创新源头治理体系、矛盾化解体系、赋能增效体系,构建“诉求有门、化解有道、平安有效”的街域治理格局,推动民生诉求量下降28%,信访量下降30%,诉讼量下降80%。十余年城市快速发展与扩张积累形成的矛盾隐患聚集地蝶变为安居乐业示范地,连续3年获评青岛市信访工作“示范镇(街)”。今年以来,灵山卫“一站式”矛调中心先后代表全区迎接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督导调研,全市“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示范观摩。近日,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委政法委充分肯定,被《今日政法》(第145期)刊发,获青岛市委政法委转发肯定,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从三个方面求突破。

一、用心用力用真情,做实做精做到位。

创新源头治理体系,实现“诉求有门”。一是“前哨防线”与“堡垒枢纽”相衔接。坚持把社区作为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高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书记热线”“书记工作室”等品牌,让“有事找社区”成为群众最理想的选择、最信赖的诉求反映渠道。在社区治理最薄弱、最前沿的区域,创设“卫民哨”,建立最前沿的问题收集机制、最快速的响应处置机制、最大化的矛盾吸附机制,做到事不出“哨”。在街道,聚焦“兜底”定位,统筹原有社会治理办、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4个部门组建社会工作中心,打造街域治理的核心枢纽、坚强后盾,统筹全域、攻坚难点、兜底难题,让问题诉求、矛盾纠纷止于街域。

二是“线上接诉”与“线下接访”相贯通。紧抓群众诉求反映线上、线下双渠道,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紧盯群众反映诉求来源最广、数量最多的政务服务热线、诉速办平台等线上渠道,构建“马上就办、一次办好”的响应闭环,实施“回访重办”“高频事件”和“回头看”三大攻坚行动,推动群众满意度提升25%。针对线下群众来访,推行“一口受理、精准分办”工作机制,责任单位第一时间面对群众、奔赴现场,确保实现“见人见事见笑颜”。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震慰问困难家庭时的情景

三是“接诉即办”与“未诉先办”相结合。聚焦诉求响应,始终紧盯“早”“快”发力,在落实“有诉必应马上办”的基础上,不断将治理关口前移,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实现主动寻诉、主动治理。创新搭建“书记下午茶”“群众话匣子”等新型对话载体,在交朋友、拉家常中发现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发挥网格员、党员中心户、物业管家、楼栋长等“探头”作用,深挖细掘群众身边的潜在隐患、影响社会安定的风险苗头。从源头预防、减少诉求问题发生,公众投诉量同比下降28%。

二、情况不明人不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创新矛盾化解体系,确保“化解有道”。一是建立三级化解工作机制。秉承“就地化解”的工作目标,建立“网格、社区、街道”三级矛盾化解体系,明确“党工委书记统筹抓、政法委员具体抓、社区书记落实抓”的责任链条,自上而下,层层抓紧抓实。按照“分级吸附、递进化解”的工作思路,“网格”主“调”,强排查、抓苗头、除隐患,将一般性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初始;“社区”主“解”,搭建议事调解平台,全力化解复杂问题;“街道”主“攻”,“一案一策”、攻坚突破重点问题、重大纠纷、信访难题,确保将70%的矛盾化解在网格,25%的矛盾化解在社区,5%的矛盾化解在街道。今年以来“三级”联动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35起,案涉金额3141万元。

二是建立激励引导保障机制。统筹135万元建立“社区、合作社矛盾纠纷化解专项经费”,出台《矛盾纠纷化解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矛盾纠纷零上交则全额发放社区、合作社统筹使用,矛盾纠纷上交街道解决,经费随之扣减,从经费保障入手,让社区、合作社有动力、有压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将专项经费优先用于矛盾纠纷化解补贴奖励,实行“以案定补”,根据化解案件的难易程度予以分类,大大激发调解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催动一批历史遗留“疑难杂症”在高涨的调解热情中实现破冰。今年以来,街道矛盾纠纷化解数量稳居全区镇街榜首,2起跨度近十年、涉及百余户的群体性拆迁积案平稳化解,累计发放调解补贴奖励17.8万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在基层一线进行揭牌仪式时的情景。

三是建立多元调解联动机制。按照“专群结合”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政法力量+专业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力量”队伍体系。聚合公检法司等政法力量,全区首创试点“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融合模式,“公安+街道”警地联调,月均解决80起非警务警情,“法院+街道”创新搭建“共享法庭”“模拟微法庭”等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成功率达100%,街道诉讼量同比下降80%。吸纳整合律师事务所、高校法律学者等社会解纷资源,为20个社区、54个合作社配齐法律顾问,提供矛盾纠纷化解专业化支撑。秉承“依靠人民群众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挖掘吸纳有能力、有热心、重公道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医生、“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众志愿力量,建立757人的人民调解队伍,培育“钥匙大姐”等10余位“金牌调解员”,高效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放下架子搞调研,扑下身子抓落实。创新赋能增效体系,让“平安有效”。

一是用“品牌特色”擦亮“平安底色”。坚持因地制宜,深挖20个社区的群众层次、多发矛盾特点,逐一建设最优解的社区调解员队伍、调解载体,星光岛社区“岛主议事会”、两河路社区“三事三制”等7个社区调解品牌脱颖而出。坚持因业制宜,聚焦劳动争议、医患纠纷、房产纠纷等多领域矛盾纠纷,发挥人社、妇联、教育卫生办等职责部门牵头作用,培育形成“卫民解薪愁”“老兵调解室”等5个专业化行业调解品牌。全街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行业一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

二是用“法治指数”提升“平安指数”。坚持以法治筑牢长治久安之基,将200余名调解员纳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素养。坚持把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作为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创新推出“小卫说事”“小卫说法”等系列栏目,通过举案说法、边化解边普法等方式,引导人民群众理性依法对待矛盾纠纷,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街域信访量同比下降30%,治安案件下降20.88%,刑事案件下降23.13%。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各社区马路上交通指挥员无处不在,管理有条不紊。

三是用“数智引擎”加码“平安建设”。聚焦新时代平安建设新形势新特点,强化数智赋能,着力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新市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集聚的东方影都社区,投资400余万元打造智慧安防社区,实现人口治安、业态经营、全域场景智能感知、智慧治理,打造“无隐患”社区范本。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智慧派出所,打造智慧指挥、智慧防控、智慧服务的新警务模式,为全域平安建设“升级加码”。打通社会治理、信访、公检法司等多渠道月均3000余条矛盾纠纷数据,创新数据应用,对矛盾纠纷个案跟进督办、对矛盾纠纷形势综合研判、对苗头性问题预测预警、对重大矛盾风险提前掌握,实现长效“智”理。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升级完善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持续擦亮“平安卫城”首创经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区”提供有力支撑。(通讯员:蒋知育)